设计方案

时间:2024-10-14 09:23:12
设计方案(推荐)

设计方案(推荐)

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,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、详细、针对性强的方案,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。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4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设计方案 篇1

一、教材分析

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6课《充气雨衣》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,情节清晰,但识字任务较重,共要认识14个生字,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,如“旋”、“囊”等。文中的小林因为生活中的一次经历:雨衣刚过膝盖,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,小林淋湿感冒了。为此,他就积极开动脑筋,想把雨衣改一改。他从张开的裙子和塑料救生圈上得到启事,将可充气的塑料气囊粘在雨衣的下摆,发明了实用的充气雨衣。课文4、5自然段中长句较多,朗读是个难点。

二、学习目标

1.会认“膝”“囊”等14个生字。

2.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了解课文的大意。

3.朗读感悟1、2 自然段,了解发明充气雨衣的原因。

4.学习思考,学会提出问题 ,并主动探究问题。

三、教学重点、难点

重点:会认14个汉字,朗读课文,了解大意。

难点:朗读课文,联系实际,学会观察、思考。

四、教学准备

教师制作课件;学生预习课文。

五、教学设计

(一)接题质疑,激发兴趣

1.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做生活的有心人,多观察,多思考,并学会动手做一做。今天,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这一主题的。

出示课题:16

气雨衣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,你能读准它的字音吗?

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需要充气的?

教师出示充气蹦床、充气攀岩、充气水池等图片。

2.再读课题,读了课题,你有什么疑问吗?

学生质疑,教师归纳整理并板书出示。

问题预设:

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?是什么时候发明的?

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?

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?

(二)初读课文,交流预习情况,学习生字词

1.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。

2.检查学习生字词语

(1)出示生字词语。你觉得认读字词要注意什么?

(2)自由拼读;开火车领读,随机正音;

(3)交流识记字形。

(4)引出多音字 转 假 缝 差

(5)开火车认读。

(三)精读课文

1.轻声朗读课文,思考黑板上的问题。相关语句可做记号。

2.小组合作:说说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,是从哪儿发现的,教师随机引导。

预设:读了课文,学生最易解决的问题就是“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?和“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?”这两个问题。见此机会引导学习1、2自然段。

(1)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,充气雨衣的发明者就是小林。他的'真名叫林恒韬,我们可亲切地叫他小林。随机出示关于林恒韬的文字资料:

充气雨衣发明者:北京市打钟庙小学四年级林恒韬(男,11 岁)

发明作品:充气雨衣,又名吹气衣。

该作品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一等奖。林恒韬被授予“小小发明家”的称号。同时充气雨衣已在工厂正式投产。

这是全国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,在全国参赛作品中,总共评出了22个一等奖,林恒韬的充气雨衣是其中的一个获奖作品。

真能干,你们已经解决了一个问题,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?

(2)林恒韬怎么会想到发明充气雨衣的呢?你是从那写文字中了解到的?学生读相关文字。

出示第1自然段,再读。

什么叫“顶着大雨回家”?

小林顶着大雨回家,他遇到了什么问题?(随机朗读: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,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,被风一吹,冷极了。)

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?你是怎么知道的?(下午放学的时候,随着一声春雷,下起了大雨。)就像这几天,冷冷的,这样的天气,被雨淋湿, 确实冷极了。想象一下,穿着刚过膝盖的雨衣,冒着大雨回家的小林也许还会碰到什么问题?

朗读这一段。

(3)教师补充:因为这次遭遇,小林感冒了。当天晚上就发高烧,还为此请了三天假。假如你是小林会怎么想?谁能找找小林想的句子。

这个难题指什么?

“一直”说明什么?(小林没有放弃,坚持思考)

“……”表示什么意思?(小林思考的过程持续进行,没有结束。)

(4)小林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,从书上找一找。

(学生说,教师出示解决图片)并板书:旋转的裙子

(5)回家后小林怎么做的?板书:铁丝雨衣

新的雨衣做好了,穿着这种雨衣,雨水不会再流到裤腿上了,可新的问题又来了,是什么?

(6)这个问题小林又是怎么解决的呢?小林游泳的时候想到了塑料救生圈。

(7)充气雨衣终于发明出来了,我们也一起解决的第三个问题,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吧。

(8)一个很简单实用的小发明,也需要发明者的细心观察,多做多想,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林的思考过程。

(9)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就一定能成功,漂亮、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,可神气呢,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!

(四)拓展延伸

1.在我们的生活中,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,你想发明什么来解决问题呢?给大家一些小提示。

2.小结:只要你善于观察,勤于思考,亲自动手实践,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,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,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。

设计方案 篇2

一、指导思想:

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,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,进一步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,加强我校精神文明与校园文化建设,在原有合唱队人员进行重新调整。选拔特长生和热爱音乐活动的学生,组建学生合唱团。

二、合唱团成员:

凡我校在校生自愿报名,经考试符合要求者,均可参加合唱团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后,由老师进行考核并参考综合素质确定,根据要求及队员综合素质进行挑选。队员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,尊重艺术指导教师、积极、自觉、认真、准时参加合唱团的培训、排练与演出等各项集体活动。遵守纪律,有事有病要请假。如队员无故多次不参加训练,将取消其参加合唱队的资格。

三、训练措施

1、加强合唱欣赏,培养合唱兴趣
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。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,他们才能自觉、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,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,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,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。在合唱训练中,常让学生欣赏一些短小、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,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,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,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。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,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。

2、加强科学发声训练,激发合唱兴趣

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的。在训练时,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息浅、吸气抬肩、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,采用他们能够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。比如“象闻花”一样做深呼吸练习;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,放松下巴等等。另外,让学生将白声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、分析、鉴别,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,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、科学的发声概念。特别是唱高音时,要求学生用假声带真声的方法来歌唱,切忌大喊大叫,因为这样不但会损坏声带,而且会破坏合唱的和谐性。在轻声歌唱时,要求注意音色、节奏、声部的和谐,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。

四、训练目标:

1、基本功训练

教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,训练学生声音的高位置,让学生区分出大本嗓和艺术嗓的区别。

声音的训练:

(1)呼吸 (2)声音位置 (3)发声训练

音准的训练

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,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。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。

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训练

(1)胸音训练 (2)头音训练

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

(1)连唱 (2)跳唱 (3)强而有弹性 (4)不连不跳

节奏训练

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,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,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。

咬字吐字的训练

以字带声,以情带声,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。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。

2、艺术修养的.培养

通过学习艺术歌曲,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,使其具有感受美、鉴赏美、表现美、创造美的能力。能够辨别什么样的音乐是好的,什么音乐是不好的,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,丰富的情感,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。

3、声部和谐训练

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,声音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,所以分声部的训练难度比较大,所以要求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来训练。

4、扩大知识范围开阔眼界

定期给学生欣赏中外合唱的名曲,以及名师的讲解,开阔学生的眼界。

五、训练时间:

周一至周五课外活动

六、训练地点:

音乐教室

设计方案 篇3

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二册《热闹的菜地》设计之“趣”

【教学目标】

1.会认本课生字新词,认识文中的蔬菜,激发学生运用新词的兴趣。

2.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了解课文内容。

3.感受丰收的.喜悦,体会劳动的愉快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借助拼音和插图,正确、流利地朗读儿歌,会认写本课生字。

【教学难点】

能够通过朗读,更换“热闹”一词,感受丰收的喜悦。

【教学准备】

1.课前布置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。

2.生字图片、食谱、课件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创设情境,导入激趣

1.课件出示蔬菜:看看是些什么?菜地里可热闹了,赶快去看看吧!

2.出示课件,板书并读课题。

二、初读儿歌,识字添趣

1.借助拼音自读儿歌,读正确。

2.自主识字。

(1)勾画生字,拼读三遍后读给同桌听,相互纠正。

(2)指名教读后抢读:披、藏、番、莲藕、泥、辣椒、嘴、越。

(3)补充音节练习。(边鼻音、平翘舌)

(4)去掉音节读后开火车读。

3.交流记字方法。

方法复习:分类识记、按结构记忆、熟字记忆。

(1)四人小组内交流。

(2)全班交流。

(3)新方法交流――生活中识字:菜谱,大家认识吗?

星期四 青椒炒肉 凉拌莲藕 番茄蛋汤

4.认读轻声词:紫衣裳 茄子 萝卜 热闹 灯笼

5.认读三字词:紫衣裳 披绿袍 泥中躺 尖尖嘴 像灯笼

引:紫衣裳:谁来教教。

引:文中还有一些三字词,要连读,还有谁也读得好?也来教教。

三、美读儿歌,入情悟趣

1.选择喜欢的方式读儿歌,要求词语连读。

2.师生配合读儿歌:师读前半截生读后半截,然后交换。

3.分四组连读课文,比赛谁读得整齐、声音洪亮,读出热闹来。

4.喜欢哪句就站起来读哪句,呈现热闹的课堂,感受什么叫热闹。

5.给题目“热闹”换个词:快乐、收获、丰收……

四、认真写字,检测享趣

1.观察生字格里的字,看看哪里需要提醒,提醒“南、黄”。组词练习。

2.认真书写出这些汉字,完成检测!

《热闹的菜地》检测:

(1)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。

( )ng ( )ng ( )in ( )i

裳 藏 莲 泥

( ) ( )ui ( )n

辣 嘴 南

(2)写出喜欢的蔬菜名2~4个。

白菜_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。

选几种蔬菜写一句话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设计方案 篇4

教材分析:

《瑞雪图》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语课本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。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,作者用优美、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: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,雪前、雪中和雪后的美景,以及作者联想到“瑞雪兆丰年”这一喜人景象,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。

教学目标:

1.学会生字新词,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.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,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,感悟“瑞雪丰年”的丰富内涵。

3.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、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。

教学重点:

精读课文第四、五自然段,想象、感悟雪中、雪后的景象。

教学难点:

理解“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”的含义。

教学准备:

多媒体课件

教学过程:

一、揭示课题,激趣导入。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
轻声课文,把字音读正确、语句读通顺。

学习生字新词。

白茫茫 沉甸甸 毛茸茸

咯吱 彤云密布 极目远眺

粉妆玉砌 万籁俱寂 瑞雪

小结:通过查词典,初步了解瑞雪的意思。

三、品读课文,理解感悟。

【自学】

默读课文,边默读边想:这场雪是什么样的?画出有关的句子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。

【全班交流】

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场雪下得怎样?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?

【重点指导朗读、感悟】

第二自然段——

“黄昏时分,风停了,那鹅毛般的大雪,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。”

(感受雪下得很大。)

第四自然段

“不久,雨住了,风停了,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,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,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。

(通过换词比较,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。)

师生合作读整段。

(渗透下雪是有顺序的,应该按顺序描写景物。)

第五自然段——

“嗬!好大的雪啊!”

极目远眺,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。

“看近处,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,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,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,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。”

“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,在清晨的阳光下,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.彩虹。”

(通过看图、换词、比较句子,感悟雪后景色的美丽。在反复地诵读中,学会积累好词佳句。)

小结:通过读课文,进一步理解了瑞雪的含义。

四、拓展延伸,抒发情感。

运用查找的资料说说这场雪的好处。

介绍时代背景。

品读“啊!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!”

小结:通过课外资料的延伸,更进一步地体会“瑞雪”的深刻含义。

五、布置作业。

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及段落。

了解作者峻青,读读他的作品,如《秋色赋》等。

板书设计:

大 纷纷扬扬

瑞雪图 美 粉妆玉砌 希望

应时丰年

第二课时

一、复习巩固,积累语言。

1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2.积累句、段大比拼(展示自己积累的好句、段。)

3.听写生字新词。

二、再读课文,体会写法。

1.为课文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。

2.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。

《设计方案(推荐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